时间:2023-10-14 21:01:48编辑:AB模板网
不管一座城市多繁华,总有偏僻一隅,操着不同口音的商贩蹬着三轮车,在小市场、小巷子、小角落里张罗地摊生意。
在之中,于古玩和书摊前驻足、淘宝的中年男人总是络绎不绝,他们就好像邂逅了失散多年的“情人”,找到了那一代人独有的那份昔日温情。
所谓的“地摊文学”,没有准确的官方定义,我们只能简单理解为用以愉悦性消费的通俗文学,它的格调较低、印制粗劣甚至多为盗版,常见于廉价的地摊书。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商品经济的洪流使通俗文学重新回到人间,人们对知识忘情地狼吞虎咽……
在这样的环境下,地摊文学应运,凭借野生、旺盛的生命力,一夜之间铺满大街小巷,成为文化史上的一道奇观。
这时候的书摊小报,也充斥着很多盗版自港台的武侠小说,从梁羽生,到金庸,再到古龙……
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还未普及之前,报纸和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戊戟先生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传奇系列”在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还顺便带火了一个期刊品牌,《佛山文艺》。
以至于后来,哪家报刊连载戊戟的武侠小说,发行数量都会节节攀升,这一现象被称为“戊戟现象”。
比如这本标注着“金庸新著”的《九阴九阳》,但请注意,并不是“金庸”新著,而是“金庸新”著,读者很容易被“金庸新著”这几个字迷惑,以为是金大侠的作品。
类似金庸新这样的笔名,还有金镛、金庸力、金庸巨,以及古龙原、占龙、古尤等等,对金庸古龙各种碰瓷。
这样的碰瓷,当时竟然也能在地摊文学届占领一己之地,可见当时的山寨武侠有多疯狂。
如果说武侠是很多男人的“英雄梦想”,那么低俗文学则是很多人的“性启蒙读物”。
自由思想风起云涌的八十年代,涌现出不少“三俗文学”,以色情、恐怖和猎奇抓人眼球,占据了地摊文学的半壁江山,并且经久不衰。
1984年在香港出版的《龙虎豹》,以祼露图片出位、文词大胆著称,一跃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刊物,巅峰期每天销量近30万份。
这些刊物经香港流入内地,一时间 重口味、没营养、格调低,被称为“垃圾文化”。
那时候,太高雅的文学反而不太好卖,因为大部分人对与文笔丝滑的严肃文字没那么大兴趣。
耸人听闻的恐怖故事,离奇曲折的奇幻冒险,暴力血腥的黑帮犯罪,才是他们解除疲惫、通往悠闲花园的秘密钥匙。
这类作品多为非法出版物,粗制滥造、装帧拙劣,而且作品本身粗俗不堪、错漏百出。
尽管如此,这股低俗文学依然浪潮汹涌,因为不论什么年代,总有人在偷偷的品尝禁果。
武侠的劲头还没过,琼瑶、岑凯伦的言情小说很快风靡大江南北,书中撕心裂肺的爱情,俘获了众多少女心,使得老师和家长们担心学生早恋,影响学业。
岑凯伦的青春小说颇受依达的影响,在两岸三地拥有大量读者,被誉为“港台言情小说女王”。
深圳的《大鹏湾》杂志曾是打工文学中的佼佼者,它的特点是专门书写打工者的生活故事,表达他们的心声。
打工文学最火时,除了官方正规出版的杂志,书摊上还充斥着各种山寨打工杂志,也颇受打工者青睐。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打工文学杂志纷纷败阵下来,《大鹏湾》《江门文艺》等纷纷停刊,很多打工者都为此惋惜不已。
这也就不奇怪,地摊上出现各种“武功秘籍”,南拳北腿,绝世绝招,各种流派,各种神奇。
在科技和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的年代,气功得以被夸大,治病健身,美容益寿,甚至发展成了特异功能。
在那个遍地气功“大师”的时代,这场让大众陷于狂欢和骗局的气功热,终究成为了一场魔幻的闹剧。
人们在急迫地追求金钱,以速成为噱头、以名利为药效的成功学书籍一时泛滥,成功学“大师”满天飞。
发财的欲望使人们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炒股,《证券股票大魔方》《风险与成功》《个人投资指南》成了热门货。
然而仔细翻开阅读,大部分的成功学书籍内容平平无奇,甚至会有些致命的空招,让人误入歧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急于填补知识的空白,对神秘力量和伪科学也充满了向往。
这时候,野生科学大行其道,《飞蝶探索》《奥秘》受到热捧,《诺查丹玛斯大预言》风行一时,世纪末日人心惶惶……
比如豪门秘闻,红墙往事,黑帮黑幕,吊足了胃口,也满足了人们对世界不同的看法和想象。
总之呢,这些地摊书迎合了人们的猎奇心理,也满足了一些人对“探究真相”的想法。
书中揭露的所谓“真相”,不管是真是假,至少可以当作与别人的谈资,从而标榜自己与众不同。
这时候,人们的思想情趣正由单纯的消遣转向深层面的思考,阅读品味也从一时的猎奇转向对艺术的追求,经典文学在地摊书中悄然流行。
地摊文学经过八九十年代野蛮生长后,随着多次整顿和网络的发展,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