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4 21:00:50编辑:AB模板网
近年来,陈彦的长篇小说《装台》《主角》,以朴素手法讲述典型“中国故事”,描摹生活和人物本身的丰富与浑厚,呈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其新近出版的“戏剧三部曲”收官之作《喜剧》既延续前两部长篇绵密、坚实的现实主义风格,又以更强的故事性和更深沉的当下思考引人注目。小说通过“喜剧”这一既传统又现代的戏剧形式,关联广阔时代生活和不同人群,塑造了贺少天、贺加贝、潘银莲、南大寿、万大莲、贺火炬等各具特色的典型形象,并对当代人的文化心理和情感结构展开书写。
《喜剧》是一部兼具“戏剧性”与“日常性”的小说。一方面,小说叙事绵密,人物和故事情节充满传奇性。小说注重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揭示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情感状态,尤其对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有丰富细致的表现。贺少天是闻名遐迩的“大艺术家”,贺加贝、贺火炬兄弟虽然比不上父亲,但也是广有影响的丑角演员。贺加贝跌宕的命运,贺氏父子的绝活儿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传奇性。而通过巧合、突转等艺术手法,小说的戏剧性和传奇性更是不断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喜剧》又注重呈现“戏剧性”背后的“日常性”,避免因人物事件的传奇而造成不真实感。作家将笔墨集中于描写平凡人物的现实人生,注重在平淡的日常生活情景中展现人的命运,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贺氏父子的相貌、技艺和绝活儿,无疑具有一定传奇性,但作家通过鲜活的生活画面和平常的人际关系讲述,自然而然地写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人生体验。
小说以饱满、厚重、细腻的笔墨描摹当今现实:通过人物的生活故事,写戏曲在当下现实中的变化;通过喜剧艺人所关联的广阔城乡和广泛人群,写当下社会生活的鲜活真实;通过人物之间的爱情、亲情、友情等,写当下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和心理情感状况。当然,作家并不满足于日常真实感的还原,他试图超越日常、超越经验性的现实描述,进入另一个境界。比如,小说通过贺少天、潘银莲等人物进入中国人的深层情感结构。贺少天寄托着作家对喜剧之为喜剧的本性思考,小说通过他,从艺术方面证明戏剧要契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人审美趣味。潘银莲则体现作家对喜剧的观照,小说通过她,从现实生活方面证明,喜剧要贴近中国人的生活现实和道德经验。无论生活如何变迁,喜剧如何变革,都要守持艺术之根。
《喜剧》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思想力量的小说。陈彦描写贺氏喜剧的兴衰沉浮,通过编剧、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揭示喜剧与时代、与具体历史情境之间的关系,展现喜剧的多种实践形态与内涵,表达对喜剧及其关联的现实生活和人性的深入思考。寓庄于谐,是《喜剧》的基本手法,引发笑声,也带来思考,使小说贯穿着向上生长、向下探源的执着不息的精神力量。
《喜剧》借助“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力量,带领观众感受人物所处的情境,读来很有代入感。同时,小说没有沉溺于人物的心理、情感,而是由内心向外延伸、辐射,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正如《主角》没有停留在主人公忆秦娥的个人生命体验中一样,《喜剧》同样没有聚焦在一位或几位艺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而是通过喜剧这一艺术门类和丑角行当,容纳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如此叙述,既有共情,又多了一份沉静和通透。作者既对其个体心理情感、生活命运热切关注,又在他们身上发掘更丰富的东西——人性、情感等,由此在社会现实、时代生活和心理结构、情感结构之间建立呼应和联系。(吴义勤)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