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17 02:45:44编辑:admin
司马光家训介绍
司马光家训介绍
北宋名臣司马光对其独子司马康一直都是精心教导的,《训俭示康》是司马光所写的一篇散文,同时也是他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司马光家风严谨,其家训在现今看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北宋贤臣司马光雕像
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日益奢靡,人人都竞相攀比,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司马光对这种社会现象感到十分的焦急,他认为这种风气是会影响到年轻人的,会进一步腐蚀年轻人的思想司马光为了自己的后世子孙能够避免这种恶习,于是写下了《训俭示康》这一篇文章作为家训,意在教育儿子及后世子孙们要勤俭持家,不能奢侈腐化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的第一段中就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他先是说明自己一直都是不喜欢奢侈的作风,并交代了自己的家世,进一步说明勤俭持家是他们家的一贯作风接下来,司马光用自己的事例来说明自己不好奢侈的作风文章的第二段就是司马光感慨北宋初年与现在社会风气的不同,越来越多的人喜好奢侈,并做了详细的事例说明文章的第三段则是对北宋初年的一些人物节俭的事例做了一个补充说明,进一步说明现在社会生活习俗的奢侈之风在之后的文章中,司马光引经据典,说明节俭的重要性以及希望后世子孙一定要勤节持家
在《训俭示康》中,司马光教育自己的后世子孙一定要牢记“俭朴”两字,要保持良好的生活风
司马光才德论介绍
在北宋司马光所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其第一篇副论便是《才德论》,司马光认为衡量一个人最基本的标准便是才和德在《才德论》中,司马光详尽的阐述了自己对才德的看法和才德两者之间的关系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一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共耗费了他十九年的心血而《才德论》更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篇副论司马光在《才德论》中写了一个例子来证明才与德的辩证关系,那就是“智伯之亡”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叫智宣子的国卿,他在国中的地位很高智宣子一共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智瑶和智宵智宣子需要在两个儿子中选择一人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智宣子一直以来都是偏爱大儿子智瑶的,所以他想立大儿子智瑶为继承人
智氏一族中,有一个叫智果的人,听到智宣子想传位给智瑶的消息后,很是惶恐他跟智宣子讲,如果一定要立智瑶的话,就应该将以后会发生的事情给考虑清楚,好好想一想是不是一定要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果认为智瑶有相貌、有才华、做事很有气魄、遇到事情也能够很好的解决,但智瑶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他没有“德”智宣子最后还是立智瑶为自己的继承人,结果智瑶继位后导致了智氏一族的灭亡
司马光的《才德论》告诉我们,才与德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只有才德皆备者,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司马光和司马懿的关系
根据史料的记载,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人,而司马懿则是魏晋时期的人,这两人相隔了数百年,那么这两人会有怎样的关系呢司马光的父亲为北宋贤臣司马池,而司马池自称是晋朝司马孚的后代,那么司马光可以说是司马懿的后人了
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
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司马懿有着极高的政治天赋,是魏国重臣当时魏国的皇帝还很年幼,身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便成功把持了魏国的朝政,成为一代权臣而司马懿除了极高的政治天赋外,他还有着极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其最大的战绩便是成功率兵抵御了诸葛亮的北伐和平定了辽东司马懿于公元251年,因病在洛阳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后来,司马懿之孙司马炎成为了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追封其祖父司马懿为宣皇帝
司马光出生于公元1019年,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一生为北宋这一王朝贡献良多,可以说是耗尽了毕生的心血司马光为官清廉,为人正直,是一代贤臣司马光除去在政治上的天赋外,其文学成就也很高,写下了无数的文学著作,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资治通鉴》一书了
而司马孚则是司马懿的弟弟,两人为亲兄弟,同出一脉,司马孚后来被封为西晋的安平王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经说过自己是晋朝司马孚的后人,那么根据司马孚与司马懿的血缘关系,我们可以认为司马光是司马懿的后人
不过这次的精装出版物和玩具是分开的(玩具配有独立的纸盒及拼砌说明书小册子),并没有采用将颗粒嵌入书壳的形式,书籍更便携,大家需要了解资料时阅读起来更方便。
与此同时,两本书附赠的独占人仔与模型也均是太空主题,旨在致敬20世纪70~80年代经典的乐高乐园®太空系列,颇有种搭乘复古时光机穿越时空之感,经典太空迷别错过!
当然,你可以发挥创想,把它和其他人仔组合在一起,比如INS上的这些乐高粉丝——
随书附赠的这款微型太空巡洋舰是乐高集团专为本书设计的限定款模型,单从独立的套装编号及拼砌说明书这点就能看出它在设计师们心中的地位,目前的市场价也不低。
这款模型的原型是928太空巡洋舰和月球基地套装(美版名为银河探索者号,编号497),去年乐高集团90周年大庆时,官方还推出了该套装的复刻版,足以证明它在众玩家心中的“白月光”地位。
虽然是微型版本,对细节的还原也足以体现设计的用心——后舱的铰接式对开门可以朝两侧打开,里面则藏着一辆“月球探测车”,舱门的关闭方法也与原套装如出一辙(采用一小块平滑板固定尾翼)。
除了形式上的统一和玩具上的联动,两本书在内容上也是同样的严谨详实,资料也是互为补充。也就是说,你在阅读“人仔史”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与好奇,也许能在“套装史”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比如“人仔史”中提到的带有圆脑袋与积木身的早期乐高人偶,不免让大家好奇它们到底出现在什么样的模型场景中——
还有已经绝版且身价极高的乐高复古人仔,虽然书上已经有了比较细致的文字描述,但如果有图片能呈现出完整套装的样子,则更有助于粉丝get早期乐高模型的风格全貌——
更有一些小众的乐高系列,其中的人仔也许暂未能吸引国内粉丝大众的注意,但仔细了解它们的套装机关设计,相信你会真正吃下这波安利,同时惊呼真·香!
总而言之,“LEGO”绝对不止是积木,更不止是人仔,只有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看待它,你才能触及到这个品牌背后生生不息的创意灵魂,找到如此多人爱它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你所了解到的乐高知识也会更多,有助于在未来选择出更具收藏价值的套装,更有可能进阶成资深的乐高玩家。
平心而论,乐高集团单一年生产的颗粒数就超过数十亿了,这些年来推出的套装同样也是非常纷繁多样,数量极其庞大。如果想把所有套装都加进去详细介绍,恐怕数十本大厚书都搞不定……